夏国恩:勇于创新的水利工程师 - 河北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夏国恩:勇于创新的水利工程师

来源:中工网
2021-07-07 13:29

  夏国恩,中共党员,河北省遵化市水利局工程师,一个坚韧执着,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的基层水利工作者。长期的一线工作实践不断激发他的创新创造热情,在“发现难题、思考难题、解决难题和实现创新目标”的乐趣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勤学求上进 苦练增技能

  夏国恩1999年毕业于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给水与排水专业。对于出身农村家庭的他来说,离开校门就被分配到水利部门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从上班那天起,就把“不惜辛苦,任劳任怨,勤学上进,务实创新”作为立足水利工作的追求目标。

  黎河三级水电站项目是一项较大水电工程,也是他首次接触水力发电工程。工程推进中他走访专家学者,虚心请教求证,深入施工现场,实地观察思考,不断弥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空白,使他不仅在土建施工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机电设备安装与机组运行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他在黎河梯级水电站建设与管理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水利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通过成人高考,又取得了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学历,使自己的水利水电工程理论基础更厚实。

  摸索得真知 实践解难题

  在黎河三级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面对引水渠节制闸已经完工,但闸门渗漏水,仍需采取费工费力的土方围堰施工时,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有了要攻克这一难题的信心和勇气。他细心研读设计图纸,遍访专家师傅,求教沟通,经反复思考、推理和试验,决定尝试利用楔形垫块推动闸门体压紧橡胶止水的方法。当黎河四级水电站遇到闸门渗漏水问题时,他采用这一方法最终实现了彻底封水。2017年10月,他申报的《一种后止水平面闸门止水辅助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黎河八级水电站施工中,封堵降水井成为前池底板工程施工的瓶颈问题。他预想到照通常方法施工作业,在地下水如此丰盈的情况下,降水井的封堵效果不会理想,责任心驱使他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他班上班下问,白天夜里想,不厌其烦,不厌其难,经过近两个月时间的潜心思考,决定采取“给水排水专业中的封管技术”进行降水井的封堵,在混凝土底板以下利用封井端管将地下水完全封堵,再进行底板混凝土的二次浇筑,很好的保证了混凝土底板的完整性。2018年9月,他申报的《一种用于降水井封堵的封井端管以及建筑结构》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此技术的发明专利也在受理中。

  打破老工艺 创新结硕果

  黎河八级水电站需利用引滦入津输水间隔进行施工,黎河河道内的跌水工程工期异常紧张,施工单位延用的“跳仓法”施工方案无法满足工期的要求,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黎河进行输水将对建筑物安全构成威胁,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他打破常规,大胆提出采取“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方案”,经过试验非常成功,既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又提前了工期,有效保证了河内新建跌水的安全。

  跌水底板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成功,激励了他打破传统工艺限制,不断探索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在引水节制闸前底板工程中,他大胆创新,通过附加两对钢筋框固定橡胶止水带和沥青木板的方法,实现了混凝土底板的连续浇筑,工期比改进前提前了4天,节约了20%以上的模板支护工程量,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非常满意。2018年1月,他申报的《附加钢筋固定止水带的混凝土结构》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申报的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中。

  尽职勇担当 科学避险情

  黎河某水电站施工中需起吊大型机组设备,当时吊车额定起吊重量为32t,设计院提供的预制吊车梁图纸为选用国标图集04G323-1。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将选用的吊车梁图纸进行了复印,陆续进行了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护等工作,验收合格后即进行吊车梁混凝土浇筑。他仔细阅读了04G323-1图集总说明及选用依据后发现,该图集中吊车梁最大型号仅适用吊车型号20t。他向甲方代表及其他技术人员提出异议时,有的说最重件为16t,用20t吊车梁已经达标了,有的说施工队技术负责人经验丰富,吊车梁不会有问题。职责、经验和直觉告诉他不能人云亦云,而应以务实负责的态度,拿出敢于较真的劲头。本着搞清楚、弄明白、整透彻的原则,他力排众议进行了严谨的思考并及时向专业人士请教探讨。当设计人员了解到吊车梁预制施工现场情况后惊出一身冷汗,明确指出适用于32t吊车梁型号在国标图集04G323-2中,施工单位选用的用20t吊车梁来承受32t的吊车梁型号远远不能满足电站施工使用要求,如照此方案施工将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关键时刻,他坚守了专业技术人员扎实的职业操守,发挥了勇于担当、尽职求真的务实本色,避免了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工作19年来,夏国恩始终以扎实的作风,以敢较真、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精研细磨、创新进取,实现了由一名普通职工到技能型人才的转变。(陈冬宁)

责任编辑:柳阳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