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在苏陕协作资金支持的山阳县——

建设“社区工厂”,居民家门口就业

来源:南京日报
2022-08-11 08:24

原标题:在苏陕协作资金支持的山阳县——(引题)

建设“社区工厂”,居民家门口就业(主题)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健 通讯员 陈国发 刘飞飞

有一种幸福叫“在家门口上班”。

眼下,家住商洛市山阳县宏祥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的李红,正在享受这种“小确幸”。 

她说,她今年31岁,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的家长,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感觉“很香”。 

李红所在的工厂名叫陕西迈思普电气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各种电源适配器,也就是“充电器”。公司负责人王健军说,他们企业是去年11月份签约落户的,在苏陕协作资金和当地高新区的支持下,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一期的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正式投产。 

“东西部协作,这效率和营商环境超出我们想象。”王健军说,他们的工厂就建在李红所住安置房小区附近,是典型的“社区工厂”,目前一期项目已吸纳用工680多人,其中200多名是“脱贫劳动力”,大家平均月薪在3500元左右,后面引入绩效考核后,还有更大增长空间。 

李红在厂里被分到“引线部”。“她操作的引线机,可以同时引出8条线,效率是传统工艺的8倍以上。但即使这样,我们还要人停机不停,抓紧赶出口订单。”王健军说,目前项目二期已经装修好,正在准备进驻,届时用工规模将达到900人;三期建好后,用工将超过2000人。 

“不用外出就有工打,省路费还能照顾家。”工休时,李红和同事们来到位于楼梯口的茶水间,在上下五层、摆满水杯的不锈钢长架上,寻找自己的水杯,然后接水喝水聊天。 

李红的操作台在4楼,记者步行下楼观察,每一层的茶水间里,都有一个5层长条水杯架,每一层都被摆得满满当当,长条形的饮水机上也是一排水杯。每个水杯形状各异,背后都是一名在这上班的工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家庭。 

山阳高新区管委会招商服务科科长蔡涛表示,在南京市和六合区的对口帮扶下,山阳高新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附加值高、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先进制造业,目前已经形成集群效应,成为陕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承载地。山阳高新区将建设更多“社区工厂”,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更好衔接。 

“社区工厂”不光建在安置房小区附近,部分行政村上也在布局。位于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的艾草加工厂和丹山源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就在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两个加工项目的负责人都是返村创业的徐文根。这位早年一直在西安打理建筑和酒店生意的创业青年,如今已经将主战场转回村上。 

“国家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东部省市在对口帮扶我们实现乡村振兴,我感觉未来的机会在农村。”徐文根首先把记者带到艾草加工厂,还没有进门就闻到一阵阵艾香。 

拉开库房大门,里面堆满干艾草。徐文根说,艾草浑身都是宝,艾绒可以做艾条,艾渣可以做枕头芯,艾灰可以泡脚,“艾草种植和深加工已经在法官镇形成闭环,带动各环节农民共同增收致富”。

徐文根的“丹山源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雏形初现。站在他刚刚建好的17亩大晒场上,徐文根说,今年9月这里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原生态米面粮油的晾晒和加工基地。不晾晒时,这里还将成为旅游和研学游客的停车场,“欢迎大家来秦岭深处体验原生态农产品的美好”。 

山阳县法官镇镇长黄铭说,山阳好山好水,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深加工项目潜力巨大,适宜打造更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社区工厂”。有产业才有活力,有项目才有发展,“我们将全力推进农旅、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城镇、旅游、产业、生态、文化’五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特色名镇,让乡村‘更香’”。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